(1) 認識風險與風險容忍度 |
投資專家看風險是從統計的觀點出發,一般投資人則是從潛在損失,以及我有多少本錢(資本)來因應非常可能的損失的觀點,來感覺與管理風險。在一個投資計畫或投資組合中,風險容忍度通常用風險指標來量化它。 |
(2) 風險管理與投資期間 |
投資專家擅長用投資組合的風險控管技巧來降低潛在損失,或用避險或停損的風管技巧來保存投資的資本額。
若一般投資人的投資期間是10~20年,則風管的重點在於降低潛在損失(波動性);若是短期一年內的投資期間,風管的重點在於保存原投資資本額。
|
(3) 絕對投資目標 |
避險基金投資專家就是以絕對報酬投資目標為基礎,來發展投資策略暨相關之風管技巧;一般投資人在設立絕對投資目標時,或以理財計畫之現金需求來確定,或以投資期間內的平均投資目標來確定。所以選擇避險基金基本上符合其絕對投資目標,但仍需依投資人其投資計畫的投資期間,來判斷不同避險基金的投資策略是否符合所需。
|
(4) 相對投資目標 |
傳統共同基金的投資專家,習於採取股票交易所或知名國際券商所編制的市場指標或一籃子股票組合做為投資目標,但由於市場指標或一籃子股票組合並無法保證長期投資期間內會有正值的平均投資報酬,故此類投資目標被視為「相對投資目標」。若投資人採取相對投資目標,通常同時會重視管理投資計畫或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 |
(5) 投資策略 |
投資策略應由投資工具、投資對象、投資方式為主軸,再賦予明確的投資目標、風險管理方式與投資期間,以形成完整有系統的投資過程。投資工具可以是傳統的股票、債券、期貨、甚或不動產也可以是投資產品,例如:共同基金、另類(避險)投資產品等,即本身已有投資策略的投資工具。
|
(6) 投資產品與投資策略 |
優良的投資產品除了從各知名評鑑機構的評比來判斷之外,還要視投資人對其投資策略的認同與需要而定。
近來策略性或技術性資產配置模式下的投資對象工具越來越多,以共同基金或避險基金取代股票或債券,或投資工具也有以fund
of funds的形式出現,故慎選適合的投資產品及投資策略更為重要。尤其投資產品是否能提出清晰的風險管理架構與過程更是重要。
|
(7) 戰略性資產配置 |
戰略性資產配置(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一般投資人或其投資計畫的投資期間至少在10年以上;機構投資人的投資期間至少在15~20年。強調不同資產類別,如股票、債券、現金或期貨等共組的投資組合方式,謂之戰略資產配置過程,以降低長期間偏離絕對平均投資報酬率的報酬波動幅度為最大目的。近年來,由於許多避險基金投資表現優異,且報酬波動幅度不大,故知名投資銀行,如摩根史坦利銀行,亦將其視為一種資產類別而納入其所推薦的戰略性資產配置組合,提供予全球機構投資人使用。 |
(8) 技術性資產配置 |
技術性資產配置(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投資人或其投資計畫的投資期間通常在2年以內,甚或短至6個月以內,其投資方式強調市場時機(Market
Timing)的掌握。一般股票個人投資人也經常在股票與現金資產間作投資移轉; 早年索羅思領導的量子避險基金也是強調掌握外匯市場逆轉的時機為號召。但技術性資產配置若缺乏適當的風險管理架構與過程則通常造成投資風險過大的現象,投資人應特別注意。 |
(9) 基金中的基金
(fund of funds) |
投資顧問為有效替客戶做好戰略性資產配置或技術性資產配置,時常會推出fund of funds的投資產品,另外由於另類投資產品逐漸成為一項主要的戰略性資產配置的資產種類,故fund
of hedge funds(基金中的避險基金),近年來也成為投資人喜愛的投資商品之一。 |